昕雅头条昕雅头条

海南日记 | 树才:“十八行”是一个村名

原标题:海南日记 | 树才:“十八行”是十八行一个村名

>>>点击进入专题

树才

2021年5月12日,晴,海南热上加热,日记诉一场花开不及的离殇逼近40度。个村

“十八行”是十八行一个村名

今天上午,我和周大新老师一起,海南去看了十八行村。日记

“十八行”这个有趣的个村名字,一开始就吸引了我。十八行我心想,海南这不是日记明摆着要我把一个村想象成一首诗吗?这不是诱惑我又要去写一首诗吗?

院子美如画 吴岳文摄

镇干部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林运椿介绍给我们。握手时,个村他用双手捧着,十八行特别热情。海南他开口说话,日记很有精气。我瞧见他缺了好几颗牙齿。他有洪钟之声,更有激昂之情。1968年高中毕业,他回到村里,诉一场花开不及的离殇入了党,在村里教过书,做了四十年村支书。对十八行村,他真是每一行都熟记在心,讲起来如数家珍。得知周大新老师是一位将军作家,他突然兴奋起来,嗓门也提高了,眼睛透射出一种激情的光芒,双手随之舞动起来,说他早年结识过一位军人朋友,是军官,他还帮他擦过手枪呢!

站在村口广场上,听他讲了不少。听他说话,挺享受的,他有一股对本村的热爱劲儿,还时不时发挥一下。他讲了古村的好风水,房屋都是坐南朝北。可见古人跋山涉水,虽因各种原因不得不从原来的生活地迁移,但他们不会轻易落脚,而是非常讲究风水,一定要选一块宜居之地,才肯放心安顿下来。老支书对风水的解释也很朴素:风水嘛,就是有风有水。风哪里都有,但水就不一定了。所以有水恐怕更重要。风水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。

十八行村民居对称 吴岳文摄

石制的上马台、金花鱼池、马槽等,老支书也都一一介绍一遍。然后他就领着我们进入了一条村巷(一行)。我扶墙而行,用手感知这六百年来古村的体温。低头一看,巷子地面却是用水泥涂抹过的。一问,果然,原先都是石子路。我暗自遗憾,觉得最好还是不要用水泥,它会把古老气息封住。

周大新老师想进到一家去看一看。老支书好像早就相中了一户。在大门口他先是喊了一声,应该是喊屋主人的名字吧,本地话我听不懂,然后又摇晃了一下铁门。无人应,铁门也关着。他说你们等一等。只见他身手敏捷,快步往前走去。不到三分钟,他就从里面把门打开了。他是从前面大门绕进去的。显然,这不是他自己的家,但他如入自家。

十八行村特色民宅

十八行村的特点,是家家户户都姓林,包括老支书。600多年前,村子的第一户人家是从福建莆田迁来,就姓林。后来代代相传,至今村里共有66户233人,村域(这个词我是第一次使用)有87.2公顷。

那块上马台又是怎么回事呢?是村里出过一位官员林运鑫,清初曾在江西的高安县做过知县。上马台,是他在世时用过的。中国的每一个村落,对外出当官的人记得最牢,视为光耀祖宗的美事,仿佛全村人都沾光。这其实是很传统的,反映了“官本位”的思想,在中国人的脑子里是多么根深蒂固!一个人读书有出息,当然也是受村里人高看的,但这个出息怎么衡量?还是看谁官做得大。

树才对古代官员的上马石很感兴趣 林鸿羽摄

老支书一路讲故事,我们边观看边体会。从一家走进另一家,仿佛家家是连通的。实际上,十八行村的行行之间、家家之间,确实都是连通着的。也许这是林家始祖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:每行屋子里住的,都是同一房分出去的兄弟辈直系亲属;行的中轴线上,每进房屋的正厅前后大门,都要上下对齐;行与行的住宅间,同辈的房屋必须高度相等。

正因为各家各户的正厅前后大门洞开,你如果站在正屋的庭院上,一眼望去,可以看个通透。各家的门楼都建在正屋的一侧,形成了规整的天际线。每行院落之间留有相当的间距,形成一行行村巷。

这种村庄布局,这种房屋结构,其实表达了林姓祖先的一种家族理想:既要同心,又要平等。因为同心才能合力,平等才不嫉妒。这样有利于整个家族像一棵大树,下面牢牢扎根,上面枝繁叶茂。

走到了不知哪一家,我发现侧屋墙上挂着一帧照片,照片上的男子穿西装,打领结,头发光亮,潇洒英俊。老支书见了,介绍说那男人是从一所有名大学的医学院毕业的,后来成了名医。正说着,侧屋门推开了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走到了门口,门口外坐着一把轮椅。老支书亲切地喊她,应该是问候吧。问她多少岁了。她答九十六。老支书补充说,照片上那位名医就是她的老公,活到八十八岁。

老村支书向作家介绍古村 林鸿羽摄

十八行村,2009年被评为“新农村示范村”,2010年又被国家住建局和国家文物局列入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村”。

从历史上讲,传承600年,至今不衰,而且重视教育,代代都出人才,是家族“规矩”起到了好作用。从文化上讲,平等只能是一种理想,同心也只是一种准伦理,现代消费社会直接冲击的,就是这些传统理念。传统乡绅社会怎么向现代生活村社过渡、转化,既不失去传统的根基,又能保持开放的心态?这是十八行古村的每一位村民都面临的问题。

老支书说起现在的情况,也不免有些伤感:“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,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”。

十八行*

它不是一首诗

而是一座600年古村

每一户人家都姓林

*

如今共有66户233人

就像一棵大树长出

66根树枝233片树叶

岁月把它写成了一首诗

当然远远不止十八行

最早的那对林姓夫妻

正是这首诗的开头

第一行诗:父与子

接下来的诗:子子孙孙

上马台*还在村口等候

那位林知县已不会回乡

金花鱼池里也没有鱼

马槽内只剩下凹形

古村像一把打开的扇子

风水*属于每一个村民

对称是它的形式

平等是它的愿望

同心是它的灵魂

九牧堂*是每一家的梦

因为生九个儿子

现在已不再可能

十八行是十八条巷子

每一个字就像一只脚

600年间来了又去

每一家屋顶都一样高

每一扇大门都洞开--

“兄弟同心邻里不欺”

它是一棵大树

只要树根不死

叶子就不会断绝

村民都有比干*的血缘

一个姓比如一块树根

百姓就长成一棵国家树

注:

十八行:指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会文十八行村。

林:十八行村的村民都是林姓家族。

风水:十八行村的先祖从福建莆田迁来,在此地落户之前,他们特别勘察了风水。

上马台:石制,至今蹲坐在村口。

九牧堂:堂号,林姓始祖林禄的孙子林被有九个儿子,都当上了刺史(俗称州牧)。

比干: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,相传由商朝的名臣比干而来。(树才)

赞(288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>昕雅头条 » 海南日记 | 树才:“十八行”是一个村名